“大夫,我奶奶说,‘吃了一个疗程的中药,腿脚疼的老毛病慢慢缓解,身体舒服多了,这次来是想再找您看看,继续按之前的方子开药。’”
“能见效就好啊。没记错的话,老人家是拉加镇过来的吧,跑一趟不容易,孩子你放心,我再看看你奶奶的情况,有需要就再服药巩固一下。”
10月29日,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人民医院传统医学科暨中西医结合代谢病专科诊室里,71岁的藏族老人玛尼拿出手机拨给了远在省城西宁上大学的孙女,满是信任地递给坐诊医生陈荣。
经过仔细复查,陈荣为老人开具好处方单,一边比划示意一边说:“到一楼中药房等候取药。”崭新的中药房里,400多种药材整齐排列在药柜中,全自动煎药机正“咕嘟”作响,浓郁的药香弥漫开来。
一上午,前来求医问药的中老年患者一个接一个,而医生桌上的一方小小脉枕,承载着每一个高原群众对健康的渴望。
“您好,请坐。哪里不舒服,手心朝上放到这里,我先给您切脉看看。”援青诊室里,上海援青人才、玛沁县人民医院传统医学科执行主任彭林峰正忙着接诊下一位病人。
“高原寒冷缺氧的自然条件和长期超负荷劳作,让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膝关节退行性变、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成为困扰群众的‘心病’。之前,医院还面临着无中医、无饮片、无中药房的‘三无’困境,许多牧民要么忍受病痛,要么翻山越岭去省城看病,往返数百公里的路程往往让轻症拖成重症。”彭林峰说。
今年8月,在上海援青资金支持和玛沁县卫生健康部门的推动下,玛沁县人民医院传统医学科暨中西医结合代谢病专科正式开诊,不仅填补了县域传统医学服务的空白,更成为果洛州规模最大的传统医学中心。
门诊一开诊,便受到了玛沁县及周边县众多病患的关注,在这个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县城,越来越多像玛尼这样的患者,就近找到了病痛的“解药”。
“目前,科室已配备了国内先进的全自动煎药机及全自动人体成分分析仪、肝脏瞬时弹力超声检测仪。门诊可诊治中医内外科多种疾病,尤其擅长糖尿病、痛风、肥胖代谢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退行性变等慢性疾病,以及湿疹、痤疮、过敏性皮炎、下肢静脉曲张性皮炎等皮肤疮疡疾病。同时,开设病床15张,能为患者提供针灸、艾灸、推拿、热疗、光疗、埋沙疗、中药熏洗、中医坐浴等多种疗效显著的中医治疗。” 上海援青医学博士、玛沁县人民医院院长谢心介绍。
在彭林峰的医患记录里,一位有二十余年腰膝疼痛病史的中老年女性患者让他印象深刻,“当时就诊时,这位患者非常痛苦,几乎无法正常站立,更别提完成日常劳作。”经过CT诊断,患者腰膝损伤、老化严重,仅凭服用消炎止痛药物治疗效果甚微。彭林峰结合中医理论,为患者制定“推拿+针灸+口服中药”的综合疗法,每天再配合蜡疗,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疼痛减轻,可以自由活动,身体状况也明显好转。
看到接诊过的一例例患者病痛减轻、恢复健康,彭林峰欣慰地说:“传统医学在疾病预防与治疗、康复与健康维护方面有着独特作用。我们希望惠及更多牧区群众,让长期困扰他们的慢性病、疑难杂症,在中医辨证论治下,实现治疗目的,提升健康水平。”
午后,温暖的阳光照进病房的窗户,母亲在儿子搀扶下慢慢下床站起身,试着完成了一个下蹲动作,母子相互望着,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以前阿妈腿疼得下不了床,要找车去西宁的医院看病,光路费就得花两百多。家门口的医疗条件变好了,在县医院住院一周多,通过中医治疗母亲的症状逐渐缓解,现在已经可以走动了。”住院病区里,陪护母亲的才让多杰说。
更让一家人欣慰的是,中医治疗费用全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治疗费用报销比例超过七成。才让多杰指着病床旁的中药液说:“这是医院配制的泡脚辅助用药,能巩固疗效。主管医生还把手机号写给我们,出院后有问题随时能问。”
开诊短短两个多月,玛沁县人民医院传统医学科暨中西医结合代谢病专科已服务群众超过500人次,开展针灸、蜡疗、推拿等特色治疗200多例,越来越多的高原群众摆脱了“去哪治、治不好”的求医困境。(记者 余晖 李永波)
 
